【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
[A组 对应训练]
一、《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考查。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喜爱
B.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舒适,安适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背
【解析】 吝惜。
【答案】 A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推究本原,考查
B.越国以鄙远 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患病
【解析】 担心,忧虑。
【答案】 D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看清楚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上朝,朝见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因为
【解析】 趁着,凭借。
【答案】 D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心、诚意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任命官职、授予官职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道歉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从
【解析】 使动用法,使……跟从。
【答案】 D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B.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据,把守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述说
D.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收获
【解析】 取道。
【答案】 C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推测
B.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错误
C.昭王南征而不复 回复
D.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凭借,倚仗
【解析】 回来。
【答案】 C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已亭亭如盖矣 伞,车盖
B.轩东故尝为厨 曾经
C.赢得仓皇北顾 回头看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
【解析】 原来,过去。
【答案】 B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回娘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京城
C.愿枉车骑过之 动词,探望,访问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疑问代词,为什么
【解析】 女子出嫁。
【答案】 A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遗憾
B.田园将芜胡不归? 疑问代词,为什么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担心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者
【解析】 有人。
【答案】 D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憎恨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达到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靠近,接近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副词,已经
【解析】 通“嫉”,妒忌。
【答案】 A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找机会
C.真知灼见 见解,见识
D.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动词,解围而去
【解析】 这里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
【答案】 B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 于是
B.戍卒叫,函谷举 被攻占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忍受
【解析】 副词,接近。
【答案】 A
1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克服
B.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例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
【解析】 动词,战胜。
【答案】 A
1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表否定,不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就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通“纳”,接纳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定
【解析】 却,竟然。
【答案】 B
1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意动用法,以……为奇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贬谪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请允许我,请让我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穷
【解析】 困厄,处境困难。
【答案】 D
1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去,以手阖门 前往
B.惩恶而劝善 勉励,提倡
C.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原处)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往
【解析】 离开。
【答案】 A
1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好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稍微
D.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走,散步
【解析】 羡慕。
【答案】 B
1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好的
B.独其为文犹可识 辨识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出使
D.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的,对的
【解析】 使者。
【答案】 C
1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B.或凭几学书 动词,写字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嘱咐
【解析】 劝人饮酒。
【答案】 D
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法则、规律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带领,率领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讲述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暗中,私下
【解析】 言论,谗言。
【答案】 C
2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一向、向来、平素
B.臣请就汤镬 肉汤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眼泪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白白地
【解析】 热水,开水。
【答案】 B
2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 死亡
B.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王道
C.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声望
D.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哪里,怎么
【解析】 逃跑的敌人。
【答案】 A
2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
B.赵王悉召群臣议 全部,尽
C.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相貌,福相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谢
【解析】 道歉,谢罪。
【答案】 D
2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便
B.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兴致
C.大行不顾细谨 行为
D.大王亦幸赦臣 宠幸
【解析】 幸亏,幸而,表敬副词。
【答案】 D
2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高的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C.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
D.儋阳为傅其奴 阳光下
【解析】 通“佯”,表面上,假装。
【答案】 D
2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B.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表推测,大概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损失
D.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出售
【解析】 赠送。
【答案】 D
2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轻视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暗
C.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右为尊,上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
【解析】 交换。
【答案】 A
2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子有造 培养,造就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思想情趣
D.援疑质理,俯首倾耳以请 拿
【解析】 询问。
【答案】 D
2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处,治罪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兼词,“之乎”
C.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家族
【解析】 灭族。
【答案】 D
3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B.窃计欲亡赵走燕 奔向,趋向
C.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谪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下休息
【解析】 因为,由于。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3题。
崔宁,本贝州安平人,后徙卫州。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又从李宓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悦之,荐为牙将。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及武为剑南节度使,过州,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武然之,以奇锦珍贝遗献诚,且求宁,献诚果喜,令自移疾去。武遂奏为汉州刺史。吐蕃引杂羌寇西山,破柘、静等州,有诏收复。于是武遣宁将而西,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惟东南不合者丈许,谍知之,乃为地道,再宿而拔,拓地数百里。虏众惊相谓曰:“宁,神兵也!”及还,武大悦,装七宝舆迎入成都,以夸于军。永泰元年,武卒。行军司马杜济、别将郭英干皆请英干之兄英乂为节度使,宁与其军亦丐大将王崇俊。奏俱至,而朝廷既用英乂矣。英乂恨之,始署事即诬杀崇俊,又遣使召宁。宁托拒吐蕃,不还。英乂怒,因出兵,声言助宁,实欲袭取之,即徙宁家于成都,而淫其妾媵。宁惧,益负阻。英乂乃自将讨之,会天大雪,马多冻死,士心离,遂败归。宁闻英乂损裁将卒,下皆恨怒,又毁玄宗冶金像,乃令军中曰:“英乂反,辄居先帝旧宫。”乃进薄成都。英乂阵城西,与宁战,不胜,走灵池,为韩澄所杀。大历三年来朝。历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宁西川节度、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尚书右仆射。
朱泚乱,帝出居奉天,宁后数日至,帝喜甚。宁谓所亲曰:“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因潸然涕下。杞闻之,思有以构宁于帝。王翃与宁有隙,杞微闻,与谋。会泚行反间,而除柳浑为宰相,署宁中书令。时朔方掌书记康湛为盩厔尉,翃逼湛诈作宁遗泚书献之,杞遂奏:宁初无效顺心,向闻与贼盟署中书令,今果后至,复得所与贼书,反状明甚。若凶渠外逼,奸臣内谋,则大事去矣。”因俯伏歔欷曰:“臣备位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罪当死。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宁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俄而中人引宁幕后,使二力士缢杀之,年六十一。
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宿而拔 拔:攻克
B.丐大将王崇俊 丐:请求
C.思有以构宁于帝 构:出卖
D.颠不能扶 颠:跌倒
【解析】 构:陷害。
【答案】 C
3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山贼乘险,道不通。( )
(2)以奇锦珍贝遗献诚。( )
(3)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 )
(4)向闻与贼盟署中书令。( )
(5)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 )
(6)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 )
【答案】 (1)占据,凭借。(2)送给,赠给。(3)迫近,抵达。(4)先前,过去。(5)定罪,判罪。(6)抄没,没收。
3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节度使张献诚猜疑我,我难以立即离开。但是张献诚贪图好处,如果能多送给他财物,我就能跟随大夫您走了。(“见”“赂”“从”,语句通顺)
(2)陆贽向卢杞索要崔宁给朱泚的信,准备给这件事定罪。卢杞回复说:“信已经丢失了。”(“坐”“亡”,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崔宁,本来是贝州安平县人,后来迁居到卫州。他家世代信奉儒学,但他单单喜欢纵横家的学说。崔宁因为落魄,就跑到剑南,跟随李宓征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很欣赏他,向朝廷推荐他当了牙将。宝应初年,蜀中动乱,山中盗贼占据险要地形,以致往来道路不通。严武禀奏朝廷让崔宁任利州刺史,他去后,盗贼就逃跑了,因此而名声大震。等到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想要崔宁一起西去剑南,但利州不是严武管辖的地方,就让崔宁自己想办法。崔宁说:“节度使张献诚猜疑我,我难以立即离开。但是张献诚贪图好处,如果能多送给他财物,我就能跟随大夫您走了。”严武认为他说得对,就送锦缎珍宝给张献诚,又向他索要崔宁,张献诚果然高兴了,命崔宁自己称病离职。严武就上奏任命他为汉州刺史。吐蕃率领一些羌族部落入侵西山,攻占了柘、静等州,皇帝下诏要严武夺回。因此严武派崔宁率兵西征,抵达敌人据守的城下,城墙都是石头筑成的,无法攻打,只有东南角一丈多长是土筑的,崔宁探明了这情况,于是就开始挖地道,两个晚上后就攻占了城池,扩大疆域几百里。敌军害怕地相互说:“崔宁,是神兵啊!”得胜归来时,严武大喜,用七宝车把崔宁迎进成都,向全军夸耀崔宁的功绩。
永泰元年,严武去世了。行军司马杜济、偏将郭英干都向皇帝请求任命郭英干的哥哥郭英乂为节度使,崔宁和部下却请求任命大将王崇俊。两份奏章送到朝廷时,但朝廷已任命了郭英乂。郭英乂就对崔宁记恨在心,刚上任就找罪名杀了王崇俊,又派使者去召回崔宁。崔宁借口抵御吐蕃,没有回去。郭英乂发怒了,因而派出军队,声称援助崔宁,实际上是想袭击他。又把崔宁的家迁到成都,又奸淫崔宁的女眷。崔宁更害怕了,据险抵抗。郭英乂就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恰逢天降大雪,马匹多数冻死,军心离散。崔宁又听说郭英乂削减兵将的军饷,部下都恨他,他又毁掉了唐玄宗的铸造像。崔宁就对军队宣告说:“郭英乂反叛了,擅自占据前代皇帝的宫殿。”于是率军逼近成都。郭英乂在城西列阵,与崔宁交战,没有获胜,逃到灵池,被韩澄杀死了。
大历三年,崔宁到京城来朝拜。历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川节度使、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尚书右仆射等职位。
朱泚反叛,皇帝出逃寄住在奉天,崔宁过几天来了,皇帝很高兴。崔宁对亲近的人说:“皇上聪慧英明,接受好意见如同转动规器一样顺畅,只是被卢杞等迷惑才到了这个地步啊。”还因此流下了眼泪。卢杞听说了这事,想找机会在皇帝面前诬陷崔宁。王翃与崔宁有嫌隙,卢杞听说后,就和他一起谋划这件事。正赶上朱泚用反间计,任命柳浑为宰相,崔宁为中书令。当时崔宁的朔方掌书记官康湛任盩厔县县尉,王翃逼他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信献给他。卢杞于是上奏说:“崔宁起初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心,先前听说他和叛贼结盟要当中书令,果然目的达到,现在又查获了他给叛贼的信,反叛行为很清楚了。如叛贼从外进逼,奸臣在内响应,那么国家就完了。”他接着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在宰相位置上,国家陷于倾覆之际却不能扶助皇上,罪该处死。”皇上令侍从把他扶起来,就召唤崔宁到朝堂,说是要派他到江淮去任宣慰使。一会儿宦官把崔宁领到帷幕后边,命两位力士勒死了他,终年六十一岁。
一开始,命陆贽起草宣布崔宁罪状的诏令,陆贽向卢杞索要崔宁给朱泚的信,准备给这件事定罪。卢杞回复说:“信已经丢失了。”崔宁死后,抄没了他的家产,朝廷内外都认为他冤枉。皇帝就赦免了崔宁的亲属,归还了他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