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精品学案:
议论文的情感表达
学习目标:
以范文为例,学写感情充沛的议论语段。
一、对照材料,分析立意。
作文训练题目: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给弟子上最后一课。指着杂草丛生的四块田地,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今年,你们一人一块地,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后年夏天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徒弟们发现自己的做法都是徒劳,土地上又长满了杂草。
第三年夏天的某日,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弟子们看到各自的土地庄稼满地,欣欣向荣,却无一根杂草。他们终于顿悟到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先种上庄稼。
1、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抓关键词,关键句立意: 。
2、这是一个关系类立意——明确关系特点: 。
3、这是一个比喻类立意——类比生活,还原本体: 。
二、观题知意:请阅读同学们的题目,判断题目是否符合立意。
1、用爱驱散冷漠。 2、如何心无旁骛?
3、成功,才不致失败 4、以乐观取代消极
5、让乐观洒满心田 6、让爱销蚀冷漠
7、坤若有稼,何处生草? 8、树新风,除旧俗
9、善于竞争,方成大器 10、让心灵踏上征途
11、去除恶念,坚守道德 12、让淡泊的心灯暗淡欲望
哪些一语切题?哪些注定跑题?哪些还需文章圆题?请判断!
三、对纲“照”文,聚焦情感。
1、基础等级(42—54分。达到要求且同时符合发展等级要求,可划为一类卷)
(1)符合题意。(立意——根:无根不活)
(2)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类:无类不归)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思想——魂;感情——魄:落魄则无神)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内容——肉:无肉不实;中心——脊:无脊不挺)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语言——衣:无衣不美;结构——骨:无骨不立)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个错别字扣1分)
2、发展等级(54-60分,但必须同时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四:问题探究:议论文中的情感从何而来?
与其哀之连天,何若乐观满怀!
对野草的生命力,白居易有诗赞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读罢此句,既对其顽强的生命深表赞叹,又对农夫除草的辛劳至为同情。可又想,作为农夫,与其把心态摆在叫苦除草辛劳的哀容上,又怎如放在满目尽是庄稼欣欣向荣的喜悦中?
是的,一片草地,除之则又生,毁之则又“荣”,但种上庄稼后,肥催水促,禾盛则草衰,偶有一草生于其间,又何惧之?
其实万事皆同此理,这个世界本来就无事不难,但我们与其哀叹做事之难,怎若换一种心态,乐观代之?当困难横亘眼前,假如乐观能如阳光般普照灵魂,万般愁态便不驱自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轼本可有一个如此完美的人生轨迹。但乌台诗案使他突遭横祸,命运将他从庙堂之高重重地摔在了江湖之远。但身在黄州的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他以无比超拔的人生姿态,以超乎常人的豁达心胸,坦然地去面对世界给他的一切不公,终成一代词豪,更为一切遭遇不平的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法制不张,国纪不存,三十年国家建设成就在文革中破坏殆尽——周总理,本可有一万个理由在举国昏昏中生出满腔抱怨,但他没有,夹缝中的他脸上永远洋溢着春风,时代的凋敝中永远看不到他失去对家国的信念。结果,魑魅魍魉,没有让他消沉;步履维艰,他乐观地鼓励着身边的人走向未来。无论苏轼还是周恩来,他们的人格超越千古,他们的乐观不仅驱走了他们本应有的消沉,还为世人带去了光明。
说到这里,我便想起了我的求学和成长生涯。当我书海激浪,我曾感叹世界多坎,好事多磨;面对成绩起伏给我的折磨,我曾经好生想要放弃。但我读罢苏子的《赤壁怀古》,看到苏子面对世界给他的无边黑暗,却乐观地去超然于命运之巅,对比之下,我便多了释然。当我面对纷杂的人心,我也曾抱怨人心难测,人际难谐,可当我看到周总理在文革中受到的委屈,看到总理在那样的夹缝中依然不改脸上永恒的春风,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忍耐与大爱,我又顿时感到自己的心胸和灵魂是多么地狭隘和渺小!试想,如果苏子面对黑暗而哀戚满面,那《赤壁赋》中洋溢的超然情怀又怎会穿越时空而直透人心,至今仍然激励我辈坦然面对一切不公的命运?如果总理面对时局之艰而牢骚满腹,那永远洋溢着春风的博大灵魂又怎么会卓然于历史,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生出无限的敬仰?
退一步讲,造化弄人,实乃颠簸不破的事实。对于这一点,世界自有它最大的公平——只要我们决定在这个世界上前行,挫折、磨难、误解、不公自会如影随形——世界之大,无人能免。这是世界呈现给众生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关键问题是,世界永远属于世界,但灵魂却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却能把握心态。我们是让哀怨、牢骚、不满、痛苦伴我们一生,还是让乐观、积极、旷达、快乐如阳光般洒满我们一路?这才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根本。
或许有一天,病魇会如恶魔般纠缠在你灵肉之间;或许有天,你毕生聚集的财富会在一夜之间在股市灰飞烟灭;或许有一天,你最心爱的人,会突然把你的挚爱挚情燃烧成灰烬。那时的你,能否像苏子一样超然处之?你又是否能用乐观驱走灵魂的阴霾,而重新自信地站起?这考验着我们的心态,也决定着你我的幸福。
苦难总会以一种你预料不到的形式择机选时突然降临,消极待之,抑或乐观处之,你准备好了吗?
五、升格作文一例
用淡泊战胜欲望
许耀文
灯红酒绿,繁华奢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灵被物质侵蚀着,欲望的种子不知不觉已在我们心底悄悄发芽,我们时刻可能迷失自我,沉溺于欲望的沼泽不能自拔。
如此,我们怎么办?欲无杂草,必须先种上庄稼——我们要用淡泊的心灵战胜欲望的诱惑。
佛家有云:“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莲花。”莲花,就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终保持纯净和无暇。人心若想如此,亦必须用淡然的心态和淡泊的心境洗涤心灵被欲望染上的尘埃。如此,方能香远益清。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官场,悠然地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用淡泊的心态抵制住黑暗腐朽社会和内心欲望的侵蚀。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因高尚的节操而被人广为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时刻用淡泊坚守着内心的一方净土。
有一句小品台词说的好:“人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眼一红,心就黑了。”是的,欲望可以腐蚀人的心灵,让人迷失生命的方向。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用淡泊的心态保持内心的清明、澄澈。诸葛亮所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庄子是茫茫寂静黑夜中守护月亮的一颗孤独的大树,他时刻守护着自己心中的月亮,保持淡泊的心态,不求做官,不求功名,在天地间潇洒自由地漫游,化作一只蝴蝶,摆脱世俗的羁绊和纷扰,为人间留下一缕淡雅的芳香。
钱钟书保持淡泊,看淡荣辱,潜心治学,终成文学泰斗;苏轼官场失意,被贬他乡,终因保持淡泊,寄情山水,开创文学盛世;奥蒂奋斗二十多年最终梦碎雅典,但他看淡得失,淡泊应对,在一百米跑道上完美诠释了体育的精神和力量……
静观当今社会,无数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和他们一样追名逐利的人们在物质和欲望中沉溺而不能自拔,他们心灵被慢慢腐蚀,他们心灵被慢慢腐蚀,他们正在慢慢迷失自我!
让我们种上淡泊的“庄稼”,除去欲望的“杂草”,用淡泊的心灵战胜欲望的诱惑。有一颗淡泊的心灵相伴,你我不再孤单。
修改提升后
用淡泊战胜欲望
灯红酒绿,繁华奢侈——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将我们每一个人都席卷其中。心灵被物质侵蚀着,欲望的种子不知不觉便在我们心底悄悄发芽,我们时刻可能迷失自我,沉溺于欲望的沼泽不能自拔。
如此看来,市场之手所到之处,普天之下,莫非“钱”土,天下之大,好像已难容下一颗宁静的心灵。如此,难道我们就只能在杂草丛生的“钱途”上狂奔吗?
不是的。欲无杂草,必须先种上庄稼——古语有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我们完全可用淡泊的心灵战胜欲望的诱惑。因为,决定我们灵魂能否宁静的永远不是是否有外物的牵累,而是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态。
于是我不禁要问:
生活在当下,我们绝不可能一边敲着键盘,却要学陶潜愤然遁去;也不可能一边拿着手机,却像颜回般清高自苦。但那种超然于物欲的心态,对苦于找不到宁静的我们来说,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启发!
这正如那句小品台词:“人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眼一红,心就黑了。”是的,欲望可以腐蚀人的心灵,让人迷失生命的方向。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用淡泊的心态保持内心的清明、澄澈。诸葛亮所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我夜读庄子,似乎感到他就是茫茫寂静黑夜中守护月亮的一颗孤独的大树,他时刻守护着自己心中的月亮,保持淡泊的心态,淡化功名,无欲则刚,化作一只蝴蝶,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和纷扰,在天地间潇洒自由地漫游,为人间留下一缕淡雅的芳香,超越千古,依然给今天的我以启迪和教化。
有人说,那是古人的做派,时代使然,今天我们又怎么可能做到呢?可我们看一看钱钟书,他保持淡泊,看淡荣辱,潜心治学,终成文学泰斗;看一看奥蒂,他奋斗二十多年最终梦碎雅典,但他看淡得失,淡泊应对,在一百米跑道上完美诠释了体育的精神和力量……看来,决定自己能否宁静致远的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看看当今的社会吧!无数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和他们一样追名逐利的人们在物质和欲望中沉溺而不能自拔,心灵完全被物欲腐蚀,更有甚者,沽名钓誉,物欲丧心,害人害己,可谓病狂。
为社会风气计,为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计,我们是否该为心灵种上淡泊的“庄稼”,除去欲望的“杂草”呢?
有一颗淡泊的心灵相伴,你我不再孤单。